120-130(23/50)
鸡蛋、春笋焖肉。小时候筠姐儿是不吃蔬菜的,长大了倒是喜欢吃,还同锦娘道:“娘,女儿好像没什么不能吃的。”“这是好事儿,什么都吃不了的人,失去很多趣味。”锦娘笑道。
筠姐儿点头:“七表哥特别挑食,去年娘生辰,他过来送礼。娘先让他去弟弟说话,又送了些茶饭过去,他连有骨头的鸡翅膀都不吃,只吃板栗,他还不吃青菜。正好我去了,见他这么浪费,说了他一顿,我说农民们种这些多辛苦,橘香姐姐那么热还专门烧饭,他还浪费了,我说他要是不吃就告诉您,他就把饭都塞进去了。”
锦娘竖起大拇指:“说的对,咱们不浪费,你看我都是让橘香不要做多,吃多少做多少。”
虽然现在日子好了,锦娘偶尔奢侈一把,但多半生活习惯也没有太大的改变。
筠姐儿把饭吃完,又要锦娘陪着散步,锦娘自然陪她散步去。其实女儿相貌极好,嫁妆也颇丰厚,但是如今来说亲的都是次子、幼子,几乎都是冲着嫁妆来的。她家若非是蒋羡被赶出来,一辈子都得受许氏的气。
父母在不分家,即便现在家里有什么事情,她们俩口子都得回去,否则一个不孝的帽子扣下来就不好。
所以,锦娘想等丈夫官位稍微高一些再说,至于魏七郎,她是已经完全不考虑了。魏夫人说是那般说,若她真想结亲,不可能让自己的儿子被比下去,可能会选更好的。
自己女儿也要嫁个有才有貌有身家的,这都得做爹娘的努力啊。
陪女儿散完步,天色晚了,母女二人才回来。
到了三月,如此又是一年,范庄头和姚掌柜一处过来的,这次姚掌柜让人送了木料过来,还送了四百两来,原来今年丰收,庄子上果树,禽鸟、鸡蛋卖了不少。锦娘知晓他小儿子要成婚,赏了两匹红缎子,四根银镀金的簪子、两套簇新的男装,一套缎绢衣裳。
范庄头千恩万谢,又说他们隔壁有五十亩桑田和五十亩果园要卖,都是靠着河,土地极其肥沃,如此,锦娘拿了二百贯给他,让他置办去。
那姚掌柜先恭贺道:“早闻郎主如今已经是太府寺少卿,小的特地孝敬郎主和娘子。”
锦娘翻了翻账本,笑道:“姚掌柜你打理的很好啊。”
“小人请了位有名的厨子,还让人在小报上专门写了几篇文章,这可不,今年生意就比往年好了。”姚掌柜笑道。
锦娘看他今年送的是七百贯,又单独孝敬自己送的东西。
她只道:“我只有两个要求,头一个不能仗势欺人,否则被我知晓,我是绝对不会姑息。谁让我家官人名声受损,我头一个不容他。第二个,我不愿意看到一个正经店,成了龙蛇混杂的黑店。”
“这您放心。”姚掌柜立马道。
锦娘严肃道:“不是与你说笑。”
姚掌柜冷汗都要流下来了。
如此,锦娘才放心,那边姚掌柜照例夹带丝绸上路,到汴京和之前相熟的商家卖了,范庄头则带着银钱准备快些回去把桑田果园置办下来。
锦娘这里进账了一千一百多贯,加上去年收入的一千九百多贯,如此也有三千贯左右。自然中途也花了二三百贯置办首饰衣裳那些。
但仍旧也有一笔能用的活钱了,她们也没什么要太花钱的地方了。
隔壁的县主似乎把宅子卖了,听说回王府去了,最近新来的一家,住的是新任兵部郎中一家,这家巧了也姓李,说是前朝皇室之后。
这李家只有一女,女婿便是这位李郎中在通判任上时相中的一位神童,不过十三岁,据说明年要参加神童试。